经典遭质疑 创新待发力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5-01-07   
  年度戏单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先来看看北京人艺和国家话剧院两大国有剧院的戏单,北京人艺的原创剧目包括《吴王金戈越王剑》、《理发馆》、《公民》三部原创大戏以及《洋麻将》、《我们的荆轲》、《阮玲玉》、《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楼》、《雷雨》、《茶馆》、《窝头会馆》等复排剧目。国家话剧院的原创剧目包括《离去》、《暴风雪》、《红字》、《长夜》、《四川好人》、《山楂树》以及复排剧目《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枣树》、《萨勒姆女巫》等。
  结论
  从这份戏单可以看出,两大剧院在2014年交出的原创剧目戏单难以令人满意,总共不到十部新戏,都反响平平或者干脆石沉水底,不泛一丝涟漪,更不用说口碑和票房。比起前两年的话剧《活着》、《烈日灼伤》、《窝头会馆》等高峰作品,差距何止几条街。
  诸多不适
  人艺的优势依然是一大批保留剧目,但即便是照搬这些保留剧目,也因为戏剧观众的更新换代而引发很多不适。《茶馆》整个剧组的松散导致在天津演出时提前打开大幕,《雷雨》悲剧故事却引发爆笑,是时候反思这种一成不变的表演方式了。话剧演出场次多了,是不是也成了另一种不走心的程式化表演?但濮存昕、龚丽君主演的《洋麻将》,放松自如的表演方式得到当下观众的认可,虽然当年于是之、朱琳创造了首演经典,但经典的魅力就在于让今天的观众找到共鸣。而国家话剧院《死无葬身之地》的原班人马重聚也未现当年的轰动,是因为戏剧市场这十几年来已经发生诸多变化,所谓“以不变应万变”的经典传承,在今天确实值得怀疑,一方面是这世界变化快,另一方面也是作品本身和排演方式是否经典,可能都要重新考量。
  结论
  所以,2014年的话剧舞台几乎可以用“断档”来形容,经典作品不再拥有铁杆拥趸的顶礼膜拜,而新作乏力又没有足够吸引力来让观众追随,在这样的情况下,观众期待看有营养、有内涵的好戏愿望是国内话剧舞台不能给予的。所以,今年引进的外国话剧格外多。
  同步世界
  话剧本身是个舶来品,除了本土创作,2014也是“戏剧不设防”地让业内外观众都大开眼界的一年。从年初北京人艺的戏剧邀请展,到天津曹禺戏剧节,再到年末轰轰烈烈的奥林匹克戏剧节,可以说这一年来我们坐在家门口,终于和世界同步看到国外的好戏是什么样子的。《弗兰肯斯坦的灵与肉》舞台录像让我们看到世界上最优秀的剧目已经发展到什么程度;天津大剧院演出的《耶德曼》和《假面·玛丽莲》让我们看到国外前卫话剧的开放;《朱莉小姐》则让我们看到国外舞台技术的先进。在2014年末,特尔佐布罗斯、铃木忠志、欧丁剧团等这些世界顶尖的艺术家和话剧团体集体亮相北京,让多年处在盲人摸象状态的戏剧学生大呼过瘾,虽然票价还是很高,但至少比出国看戏还是节约了太多成本。
  台湾的话剧《人生第十四堂课》、《淡水小镇》、《往事只能回味》都没有摆脱“台湾式唠嗑”的模式,宣传噱头很足,但戏剧本身还是偏于空洞。民间戏剧今年活跃度也不强,鼓楼西剧场演出的《枕头人》和饶晓志导演的《东北往事》、《你好,疯子》几部戏还算是比较突出的。此外,“麻花舞台剧”已进入常规化运作,看点十足,即将开启“麻花电影”新纪元;赖声川导演的保留剧目《他和他的两个老婆》也已拍完电影,等待上映;《你好,疯子》引来电影投资,拍摄计划已启动。
  结论
  戏剧跨界电影将成为2015年一个亮点。 
  戏剧生态改变 观众挑战三观
  与小说和影视剧等艺术形式相比,观众在戏剧中的位置明显要高出许多,在剧场里他们的喜怒哀乐直接传递到舞台上,和演员在同一空间里呼吸,形成了不同的气场。他们是戏剧的参与者,虽说创作者不能一味迁就观众的口味,而应该对观众进行引导,但这必须是一个相互角力的过程,很难说到最后是舞台上的创作者臣服了观众,还是观众打乱了舞台。总之,一部好戏是两方成全的结果。那么,总结2014年的戏剧舞台,不如就从观众的细微变化入手,谈谈他们的改变吧。
  观众不再“重口味”
  既然生活本身已经够沉重,为什么还要在剧场里找罪受?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生活压力加大,中国戏剧市场近十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剧场放松减压成为一种休闲方式。自从有了“麻花舞台剧”,戏剧的教化功能减弱,娱乐功能被空前放大。而去年几部十几年前的大戏再次依葫芦画瓢,不被今天的观众嫌弃才怪。
  就如同电影界更新换代地加速一样,第五代电影导演的旗手张艺谋的《归来》纵然再深刻、再有大明星加盟,其票房、影响力和艺术性也都无法和之前张艺谋的巅峰期相比,一部《小时代》的票房轻轻松松跨越《归来》也许让大导演无比难过。也不能简单说导演退步了,也许只是他们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了。
  和电影界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戏剧舞台上,今年林兆华导演拿出了《人民公敌》、《公民》两部新作,查明哲导演翻出了《死无葬身之地》、《纪念碑》两部旧作,都没有预想中的轰动。甚至没有十几年前在观众中引起的思想波动,这不是观众的思考能力在退化,只是这样的表达已经过时。这样说一定很伤害导演,但是观众不可能十年如一日,创作者更要走在他们的前面。
  现在的话剧观众口味着实刁钻,一方面他们不再寻求“重口味”,在剧场的思考也不一定非要像《纪念碑》这样故作残酷来刺激感官;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满足于之前戏逍堂那样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跟风之作,过士行最早出道的“闲人三部曲”因为将视角对准普通百姓,写出小市民的悲欢情感而一炮成名,而新作《暴风雪》则带着太多艰涩的形式,影响了内容的表达,到底作者想说什么?因为想得太多,所以含混不清。这“轻重”之间最是难以拿捏,在今天的话剧舞台上,想要赢得观众,除了真诚和创意,恐怕还要有一点举重若轻的自如,不能为了深刻而故弄玄虚,更不能简单粗暴地将“小苹果”搬上舞台就以为接了地气儿。
  天津和乌镇也成戏剧重镇
  之前的十几年,看话剧的观众基本还是集中在北上广三大一线城市,地域的不同也塑造出不同品质和性格的戏剧作品。北京的京味儿作品不消多说,作品有厚度,高端大气是必须的;上海的海派话剧以白领话剧、悬疑话剧等出奇出新制胜;而广州的话剧则是洋气,透着受港台文化影响的痕迹。
  但近几年风向突变,经济发展使得国内二三四五线城市全都开始大兴土木盖剧场,当前国内的现状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有剧场没剧目的时代”,国内创作还没有繁荣到一定程度时,不少城市开始将眼光投向国外,一方面解决了剧场的闲置率问题,另一方面也让国外的剧目刺激国内戏剧人的创作和审美,通过中外戏剧人的交流,相信未来几年,中国戏剧还是很有前途的。只是当前青黄不接创作乏力的阶段,希望2015年会有改观。
  值得一提的是,看戏现在已经不用扎堆一线大城市了,让京城戏剧人倾巢而出的首先是打着高铁去天津,天津大剧院今年《朱莉小姐》、《假面·玛丽莲》、600人大歌剧《战争与和平》等一系列好戏吸引着京城观众一次次组团前往;因为天津离北京近以及总经理钱程多年运作演出的眼光品位和能力,依托天津市政府给予文化的扶持政策,再加上钱总一己之力拼命三郎的精神,将很多不可能变为现实,可以不夸张地说,2014年很多好戏都是在天津看到的。
  此外,乌镇戏剧节连续两年的成功举办,已让我们看到环境和戏剧之间微妙有机的联系。在乌镇看戏,首先是不必像在大城市从下班那刻就急匆匆赶往剧场,饿着肚子风尘仆仆,还未坐定大幕已开。在乌镇,你尽可以很从容地从饭堂溜达到剧场,一个晚上不必太辛苦,把时间安排好,踏着青石板散着步,甚至有充足时间在两个戏的转场时再喝上一杯。每晚看两三个戏一直到午夜,一定还会碰到热爱戏剧的同道熟人,相约再去回味和交流一下,这才是看戏的最大乐趣。今年乌镇戏剧节上,欧丁剧团带来的《欢乐颂》、荷兰阿姆斯特丹剧团带来的女性独角戏《人声》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这样别致另类的小戏也让戏剧节本身变得有趣、有品位。
  挑战权威的时代
  都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确,以前但凡是说英语的外国戏剧来北京演出,都会有一群家长趋之若鹜地带着孩子去看戏,至少也图个英语环境。2014年外国戏来京演出几乎是“井喷”态势,从年初“首都剧场戏剧邀请展”里三圈外三圈排队争看卷福主演的《灵与肉》舞台电影之后,大师频频光顾京城也让戏迷分外惊喜。以色列一部《安魂曲》五度来京打造了“以色列话剧”的品牌,一部《耶路撒冷之鸽》再度惊艳,其作品简洁而有力度,笑中带泪的表达和《安魂曲》异曲同工,看过让人久久难忘。但除了这两部公认的好戏,更多时候即便是好戏也遭到观众质疑,从人艺《雷雨》笑场事件开始,观众挑战权威的大幕就拉开了。
  2014年末奥林匹克戏剧节上,已经20年没有登陆京城的铃木忠志带着《大鼻子情圣》和《麦克白》两部作品来京,让人看到真正的经典还是能胜过时间,“铃木表演法”让观众震撼,日本人注重细节也在两部戏中有最好的诠释,两部戏的灯光干净透亮,照在舞台上的光影是用尺子一寸一寸测量过的。这样精雕细琢的作品想不经典也难。本届戏剧奥林匹克最贵的演出来自美国罗伯特·威尔逊的独角戏《克拉普最后的碟带》,两场演出费高达400万元人民币,如果不是这样高大上的戏剧节,很难想象有哪家剧院可以请到该剧来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众的思考,在铃木忠志的“演后谈”上有观众质疑他的改编,在《碟带》演出结束也有观众爆粗口,对该剧“没有故事”的表演方式表达了不满。这样另类的声音虽然也遭到多数观众的嘘声,但这些观众能有自己的思考,不惧权威地表达出来,也说明了观众的进步,即便这种表达方式特别值得商榷。多年来我们的戏剧舞台被所谓的专家一家之言垄断的局面终于被打破,来自普通观众的声音和质疑值得倾听。
  在看过那么多来自国外的优秀剧目之后,我们的戏剧人没有像以前那样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而是理性反思,正如中戏沈林教授所说“没必要妄自菲薄”。如果把白先勇一手策划的《牡丹亭》俗称“白牡丹”的演出放在其中,毫不逊色,而且肯定灿烂夺目。只是我们的戏剧舞台还没有找到像中国戏曲中那么自成一套系统的表演方式和舞台手段。今天在国外戏剧大师面前,我们不是高山仰止,而是抱着诚恳的心态去学习吸纳,这才是看外国戏最大的收获。晨报记者
    来源:北京晨报 
版权所有 © 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