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彝红》以情动人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12-11   
    本报记者  蔡  萌
    不久前,在由文化部和湖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表演的原创大型民族歌剧《彝红》作为四川省唯一参演剧目和入围剧目中唯一一个市州级歌舞团的剧目,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这也是该团整剧目首次荣获国家级艺术大奖。自今年创排、公演以来,这部红色题材的民族歌剧一直备受关注,无论是在凉山、成都还是在武汉的公演都座无虚席,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在近日落幕的四川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彝红》再次捧得最佳剧目奖、编剧一等奖、表演一等奖等多项大奖。一部红色题材的民族歌剧为何能俘获观众的心?
    民族歌剧再现“彝海结盟”
    1935年红军长征过凉山,刘伯承与彝族头人果基小叶丹在彝海边歃血为盟,建立了第一支少数民族地方红色武装,留下了一面见证“彝海结盟”的旗帜。明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表达彝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和谐繁荣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情怀,凉山歌舞团决定把“彝海结盟”这段英雄传奇故事以歌剧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于是,《彝红》应运而生。
    《彝红》起用了强大的创作阵容,由国家一级编剧、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艺术总监李亭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曹平任导演,四川通俗音乐协会主席刘党庆作曲。李亭在谈及《彝红》的创作时坦言:“难度很大,因为我们要在舞台上呈现的是一个史诗式的故事。”为此,李亭选择了“以小见大”,透过小人物的情感命运来展示这背后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于是,最终舞台上的《彝红》向观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彝家姑娘妮扎嫫在换童裙(成人礼)的当天从家中出逃,遇见了负伤的“红魔鬼”——红军战士天红。天红与彝族青年拉铁真诚相待,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红军顺利过凉山后,天红留在彝区继续开展革命工作。5年后,妮扎嫫在婚礼上为心中的爱情再次出逃。为了给果基小叶丹夫人传递消息,天红与拉铁牺牲在大凉山这片土地上,而妮扎嫫为掩护果基夫人牺牲在敌人枪口下。为了保护旗帜,实现丈夫对刘伯承的承诺,果基夫人将浸染着彝汉人民鲜血的旗帜缝在自己的百褶裙里,直到1950年,亲手把旗帜交给了解放大凉山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彝海结盟’是一个厚重的历史题材,涉及很多历史人物。我们选择以虚构的小人物——彝族姑娘妮扎嫫、红军战士天红以及彝族小伙拉铁三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来呈现,事实上也能很好地体现那个时代的人性和情感,反映那个大时代的精神。”曹平说。
    “凉山歌舞团近10年来艺术创作因多方面的问题走入了困境,而《彝红》的创作在保留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优势的基础上,对我团较长期‘单体歌舞节目加串烧组台’的艺术创作生产模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凉山歌舞团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真挚情感引发观众共鸣
    把红色主题与彝族优美的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用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贯穿其中,《彝红》无论是主题还是审美都具有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独特优势;而在创作上始终强调人的“情怀”——彝汉情、兄弟情、爱情,更是《彝红》能够打动观众的最主要原因。
    在李亭看来,论真实,舞台演出敌不过报告文学甚至纪录片,所以必须通过写人物命运、人物情感来取得观众的共鸣。为了让舞台呈现更丰富,李亭还特意加入了很多当地的民族风俗。“彝族有很多特别的风俗,比如换童裙、杆杆酒、火把节、哭嫁、砍门槛等。凉山歌舞团的优势就是有一批优秀的歌舞演员有歌有舞来表现这些风俗。”据介绍,《彝红》所有演员均为来自凉山歌舞团的本土演员,而且90%都是彝族。
    “这些‘80后’‘90后’彝族演员平时大多习惯用彝族语言交流,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今年5月,该剧进入排练之后,首先就是每天安排1小时教他们背绕口令,一句一句学普通话。演员们刚看到自己的台词时,读一两句就嘻嘻哈哈放开了,不习惯这种歌剧方式的表达。于是,只能硬性规定,开始排练时,谁都不准看剧本。结果我根本没有想到,第一场排练所有演员真的丢开了剧本,认认真真演了起来,这样演员在舞台上反而是一种真情实感的、原生态的表演。”据曹平说,《彝红》的所有演员都没有参加过专业的歌剧表演技能的培训,完全从零开始。尽管他们开始连普通话都说不标准,但是他们用心去表演,反而更加能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出来。
    婉转悠扬的彝族清唱、灯光下清脆的月琴演奏……当这些凉山当地的民族元素呈现在舞台上,观众不仅感受到故事美、服装美、音乐美,更感受到原生态的民族文化美。一位观众说:“看过《彝红》以后,我觉得很是欣慰。‘彝海结盟’作为中国革命史中的重要事件,被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演绎出来,真是太好了。今天我不仅重温了历史,也看到了地道的彝族风情。”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