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岁滇剧焕发青春 将首登香港舞台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14-07-15   

传统滇剧《游御园》王玉珍饰演杨贵妃

传统滇剧《七星灯》李廉森饰演孔明

传统滇剧《五台下发》唐朝观饰演杨继业

新编大型现代滇剧《赛妆姑娘》

新编大型现代滇剧《情暖春秋》剧照


    穿过昆明著名景点金马碧鸡坊,沿着百年老街——东寺街走百余步,便可见云南人熟知的云南省滇剧院(以下简称“省滇剧院”)。虽处闹市却宁静优雅,游客还未进门就被艺术走廊所吸引。一块块黑白、彩色的展板,将滇剧历史、代表艺术家、传统剧目、优秀演员展示在眼前,让所有了解和不了解滇剧的人,瞬间对这个具有“省粹”之称的地方剧种心生敬意,禁不住停下脚步用心品读。
    正对着艺术走廊的剧场,半掩的大门里隐约传来锣鼓声,有位老人在台上咿呀唱戏,从铿锵有力的字正腔圆,到举手投足的传神情态,观众可能看不出他已是81岁高龄。他就是老一辈滇剧表演艺术家李廉森,正在为赴香港参加中国戏曲节紧张排练《七星灯》。
    唱了一辈子滇剧的李廉森,从上个世纪30年代一桌二椅的简单舞台,到如今全国各省的大舞台,唱了几百场、约200个不同的折子戏,但从来没有去过香港唱滇剧,这一次能登上香港中国戏曲节的舞台,算是圆了他的滇剧梦。作为滇剧文武老生,已经很久不上台唱戏的李廉森说,尽管年事已高,唱戏气难运转,但对于自己的拿手戏还是很有把握。他还说,作为老一辈的滇剧演员,在耄耋之年能走进香港,为祖国同胞演绎最纯粹的传统艺术、为扩大滇剧影响做贡献,他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
    受李廉森老先生的精神鼓舞,古稀老人唐朝观、花甲老人王玉珍也加入了参演香港中国戏曲节的队伍。今年71岁的唐朝观从事滇剧舞台表演近50年,演出过的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剧,大中小剧目100多出。唐朝观此次赴香港主演传统剧目《五台下发》和《京娘送兄》,他表示很有信心,一定会把晚年的余热发挥出来,为振兴弘扬滇剧做努力。此次省滇剧院老中青三代出马,不仅可以宣传滇剧,还培养了中青年演员。唐朝观说,上个世纪50年代,滇剧被列为全国八大地方剧种之一,一度引发滇剧热;近年来滇剧巡演国内外,如今首次走进香港,无不是滇剧的复兴景象。
    省滇剧院的第一位梅花奖得主王玉珍,1965年就在省滇剧院当演员,得到著名滇剧表演艺术家碧金玉、殷质泰等老师的指教,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为师,深得教益。在40余年的舞台艺术实践中,王玉珍对滇剧艺术执着追求、刻苦钻研,广泛吸收姊妹艺术融会贯通,在声腔艺术和表演风格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今年68岁的她仍活跃在滇剧舞台上。几十年的舞台生涯虽造成腿疾,但这一次香港演出,她毅然选择走上舞台,为香港的观众带去她的经典剧目《杨门女将?出征》和《游御园》。王玉珍说,香港演出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示滇剧艺术极好的机会.作为滇剧艺术的坚守者和传播者,她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并喜欢滇剧。
    省滇剧院演出团团长段杰红介绍,受香港“中国戏曲节2014”主办方邀请,滇剧院将于7月22日至23日,在香港大会堂剧院带来两场折子戏专场演出。演出的10个折子戏全部是原汁原味的优秀传统滇剧,其中《五台下发》、《七星灯》、《游御园》、《杨门女将》均为原班人马再演,以《游御园》为代表的剧目,囊括了滇剧的襄阳、胡琴、丝弦三大声腔。此外丝弦声腔类有《鼓滚刘封》;胡琴声腔类有《闯宫》、《杀惜姣》、《牛皋扯旨》、《京娘送兄》;《断太后》属胡琴转襄阳声腔。
    省滇剧院院长郭维平说,每年夏季香港举办的“中国戏曲节”,都会邀请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戏曲界翘楚,同时展现多项别具特色的戏曲剧种,体现了“中国戏曲节”舞台的高规格和高水准。今年,滇剧院受邀参加“中国戏曲节”,是滇剧200余年来首次登上香港大舞台。此次演出填补了滇剧进港的空白,对弘扬和发展滇剧极具重要意义。
    滇剧辉煌的发展历史
    滇剧是云南省主要地方剧种,以昆明官话为舞台标准语言,丝弦、胡琴、襄阳三大声腔分别源于秦腔、徽调和汉调,加之丰富的板式调式和杂腔小调,恢弘时黄钟大吕、高亢激越;委婉处小桥流水、优美抒情。表演既承袭中国戏曲大统,又有浓郁的云南地方特色。滇剧传统丰厚、流派纷呈、剧目众多、名家辈出,被誉为“滇粹”“省粹”。
    滇剧作为云南汉族戏曲剧种,不仅从云南各民族文化艺术中吸取养分,而且对云南花灯、昆明曲剧、傣剧、白剧等云南地方戏、民族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滇剧于道光年间形成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滇剧的名称,在民国初期的报刊上才开始出现,多称滇戏。
    省滇剧院是滇剧示范性、代表性艺术表演团体。1951年10月在东寺街原西南大戏院旧址成立了云南人民实验滇剧团,1953年更名为云南省滇剧团,1960年扩建并正式名为云南省滇剧院。
    省滇剧院建院60余年来,一直坚持社会主义文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发掘、整理、继承、移植和创作了大批优秀剧目,其中《荷花配》、《牛皋扯旨》、《打瓜招亲》、《借亲配》、《送京娘》等剧目多次进京演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李先念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博得了首都专家和观众的广泛赞誉。
    1952年,著名演员彭国珍在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演出《闯宫》,获演员三等奖;1956年,保留剧目《牛皋扯旨》获文化部优秀戏曲剧目奖;1959年,滇剧《借亲配》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在全国广泛放映;现代戏《迎春曲》1979年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并获奖;新编历史剧《关山碧血》1985年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获文化部编、导、演、音、舞美等11项大奖;1991年,青年演员王玉珍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新编聊斋故事剧《古琴魂》1993年赴成都参加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并获奖;2000年至2010年,云南省滇剧院创作了大型新编历史剧《南国风》、《童心劫》、《南幕罕公主》、《郑和下西洋》等剧目,在云南省各项比赛中相继获奖。
    “滇粹”创新传承现旺盛生机
    2010年省滇剧院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以院长郭维平为领导,积极探索滇剧的传承、保护、发展和创新。2011年2月,滇剧院聘请了原云南省副省长、云南省政协副主席陈勋儒为名誉院长。新领导班子以“出人、出戏、出精品”为发展方向,以艺术生产、人才培养、传承保护、社会责任、创新管理五大工作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滇剧的保护力度和利用深度,培养了中国戏剧表演梅花奖得主、国家级演员及青年优秀演员等诸多专业人才;创作演出了一批专家称赞、百姓喜欢的戏剧精品;在海内外巡演,扩大滇剧影响力,沉寂多年的“滇粹”创新传承呈现旺盛生机。
    2011年,以辛亥革命时期云南省讲武堂走出的一批国共两党高级领导人为创作背景,省滇剧院重点打造了新编大型现代滇剧《铁血流芳》,该剧继1985年滇剧历史剧《关山碧血》赴京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后,时隔26年再次进京、津演出,获得了专家及观众的好评。
    2012年,为申报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省滇剧院全力打造了大型传奇新编滇剧《京娘》,主演陈亚萍凭借该剧一举夺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继1991年王玉珍获第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后,又为滇剧艺术增添了一朵艳丽“梅花”。2013年,省滇剧院精心打造了新编大型现代滇剧《情暖春秋》、《赛妆姑娘》,在云南省第12届新剧目展演中获新剧目大奖和新剧目优秀奖。
    省滇剧院艺术总监马庆说,近4年来艺术生产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剧院一直坚守的创新、继承和发展。无论是现代滇剧《铁血流芳》,还是《情暖春秋》,虽然进行了题材创新,但没有偏离滇剧本体。《京娘》作为经典作品的重新演绎,主要通过拓展情节、丰富性格和对人性主题的深化和开拓,切实守住滇剧的根源。《赛妆姑娘》可谓是根据观众需求推出的一部试水市场发展的滇剧。对滇剧而言,继承传统、创新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有人才有戏,艺术人才保障艺术生产。近年来,滇剧院采取了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优秀滇剧专业人才。省滇剧院副院长王润梅介绍,学戏曲讲究口传心授,剧院从2011年启动了拜名师、学名剧的计划。鼓励青年演员拜名师、学名剧,借助艺术客厅演出的平台,将滇剧老艺术家请回舞台,与青年演员们同台演出,发挥老艺术家们的传、帮、带作用。同时,还将老艺术家王玉珍、唐朝观、李廉森等请到剧院为青年演员排戏,言传身教,手把手教授滇剧表演艺术。在青年演员的培养上,剧院内部为人才的成长进步搭建平台,组织云南省滇剧院青年演员大奖赛,检验演员、演奏员水平,推动他们重视业务,并从中选优参加全省青年演员大赛,推出人才、树立品牌。2013年,省滇剧院还启动了后备力量人才培养计划,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了学制6年的滇剧非遗传承班,招收60名学生,为滇剧培养后备力量。
    新时期滇剧扩大公益性服务
    2008年,滇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滇剧院作为全省非遗保护示范性基地,承担起滇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重任。分管滇剧非遗保护工作的副院长张勇说,非遗保护工作主要有建立滇剧艺术研究传承基地、举办传承人培训班;收集、整理、完善、健全滇剧艺术数据库,目前已搜集录音带297盒,老唱片53张,录像带170盒,VCD/CD光盘886张,剧照、图片7267张,何铭艺术档案、周惠侬表演艺术档案、殷质泰音乐艺术档案各一份,现已全部造册编号存档。此外,剧院的演出、参赛等活动都围绕滇剧保护、传承和发展而进行。
    滇剧艺术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滇剧人不懈努力的结果。郭维平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继承和发展滇剧事业的一代人,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滇剧院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程中所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认识到滇剧院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按照云南省文化厅党组提出的“以观众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效益为目标”的创作方针,滇剧院始终把搞好创作演出作为剧院“公益性事业单位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方法来探索,作为滇剧院深化改革、发展滇剧事业的一项任务来落实。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坚持进行“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送戏行”文化惠民演出,积极参加“春节送戏下乡”演出,艺术客厅演出,进军营、学校、厂矿、农村“四进”工程等“文化乐民走基层,文化惠民重实效”的演出活动。
    近几年,剧院演出场次不断增加,年平均演出150多场,观众人数达200万人次。完成“文化大篷车,千乡万里送戏行”文化惠民活动,行程数万公里,演出上千场,走遍了云南的6个州市40多个县100多个乡镇。每年“春节送戏下乡”演出几十场,“艺术客厅”演出上百场,进军营、学校、厂矿、农村演出100场。2014年剧院又积极参加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和省文化厅组织的“中国梦?云南情”云南优秀剧目基层公益巡演活动。
    2014年1月27日至2月4日,省滇剧院还受邀参加了新加坡春节“春到河畔”系列演出活动,7月22日至23日受邀将参加香港“中国戏曲节”演出,通过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使滇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滇剧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逐渐扩大。(余结红)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