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曲年度试吃报告:讲故事比做周边更紧迫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4-12-20   
  一年一度的“小剧场戏曲试吃报告”又来了。是的,又是去年那个在小剧场戏曲创新的夹缝里捡地方戏传统精华来吃的我。看戏时一向无问西东,但若是向小剧场要传统戏曲吉光片羽,实践下来难免南辕北辙。
  莺莺和张生婚后过得还好吗
  今年的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呈现了10个剧种的18部作品。其中有好几出都是基于女性视角对传统经典剧目的翻案和新解。吕剧《红莲渡》把元杂剧《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的两世故事压缩到一世,让女主人公恩仇得报、冲破内耗;楚剧《又从西厢过》续写《西厢记》,展现崔莺莺和张生为爱相守却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后续。
  《红莲渡》用内心中两个“我”的设定,来外化、表演主人公的思想斗争。这个点子如今已不新奇,但因为选择了一对双胞胎演员来进行舞台呈现,观演时有不少乐趣。楚剧《又从西厢过》用湖北大鼓来串折,又化用了楚剧传统折子《打豆腐》,来呈现崔莺莺和张生的婚后日常,特别是女性的养育责任、家务压力如何磨灭了风花雪月。这既展现了湖北地方艺术善于表现市井生活的长处,又呼应了对女性家务劳动价值重估的关注。
  但崔莺莺作为相国之女,在私情败露这样极端严重的事件发生时,母亲都没有和她断亲,何以在她成婚之后能忍心看女儿彻底堕入贫困?这似乎不够合理。创作者为莺莺安排了一种名为“雾中花”的药物,服下之后她变回风雪花月而非锅碗瓢盆的莺莺,负责生活的人就变成了张生。但是如此设计两人处境的互换以及在鬼门关前的醒悟和抒情,明显脱离了《西厢记》的情境,显得生硬,反倒不如借用元杂剧最后一折“草桥店梦莺莺”的设定,把爱情被生活的艰难困苦消磨掉了的无奈,作为张生的一场大梦,“明知梦境无凭准,无聊还向梦中寻”。
  《复活》女主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今年我从小剧场戏曲节收获的周边是历届最多的。戏曲节的首个剧目、改编自托尔斯泰著作的豫剧《复活》,演出散场后给观众送上了彩蛋——一封女主角的信,多年后经历审判入狱的她写给当年“恋爱脑”状态的自己。散场时随信摆在一起供大家翻阅的还有主演新出的文集,想来此信也是亲手所为。信写了三页,还贴心地留了一页空白,给大家盖章用,印面内容都是剧中的金句和关键场景。
  我还挺乐于看到演员写的角色分析的,其中的门道在众多名演员传记中十分具有吸引力,当然前提是围绕一个立得住、受欢迎的经典角色。表现“始乱终弃”“救风尘”本来就是传统戏的擅场,此戏把《复活》的故事搬到民国初期,虽然小说中对19、20世纪之交俄国现实的大量描摹无法呈现,但也不算方枘圆凿。可惜改编舍掉了西蒙松这个陪伴、救赎性的角色,女主角的心理调适、转变显得过于突兀,而她被拯救出狱后放弃和男主重归于好,也显得不再那么合理。
  因此我更想看到主演自己的理解,但信中很难归纳出大意,能读取出的信息是要有自我、要放下。信中所呈现出的女主形象既富于女性意识,又十分豁达通透,十分适配主创给她安排的开放性结局。但是综合民国初年“娜拉出走”的年代背景,以及剧情给出的女主的具体人设,她很难如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这般“正直勇敢有阅读量”。
  将精力投注在讲好故事上
  今年梨园戏带来的是《〈陈三五娘·平行时空2〉大闷·赛博朋克》,剧名复杂而抽象。《大闷》我看过,是传统戏《陈三五娘》中十分考验演员功力,也十分考验观众耐心的独角戏。五娘月夜回忆她与陈三相识相恋的过程,情绪由婉转递进到激烈,可以与昆曲《牡丹亭》中的《寻梦》齐观。若干年前观看曾静萍现场演出此折的动容,至今记忆犹新。论及“赛博朋克”我就不甚了了,毕竟类似热词每几年都换好一拨儿,还没等弄明白怎么回事,这一波潮水已经退去了。
  此戏开场最引人注目的,不再是梨园戏固有的压脚鼓表演,而是一名戴面具、动作机械的男性,以及台周十分炫目、不停变换各种科幻风内容的屏风,还有台下不停变颜色的光带。
  屏风上显示的字幕提示:一个AI意外进入梨园戏的世界,暂时无法联通相关信息,而一直在试图链接中。关于梨园戏的介绍一一闪过,AI退到了靠近下场门的舞台边缘坐下,压脚鼓和旦角演员次第登场,一场常规的梨园戏表演开始了。
  把剧种和剧目介绍搬上舞台,并不是这部戏的独创。今年在小剧场京剧“群英会”中上演的《〈梦〉京昆粤新编“临川四梦”》,也是这样用字幕提示的方式串联“四梦”片段。汤显祖的作品到底有多好,并不需要百科词条式的介绍或者诗词鉴赏词典式的评述来告诉观众,哪怕是场上选曲不够完整连贯、个人表演风格也并不尽如人意,也足以让人一窥“四梦”的词曲精妙,而引发继续深入了解的欲望。主创对自己没信心,也要对汤显祖有信心。
  《大闷·赛博朋克》演至高潮,台上的旦角在表演,台周的屏风在闪现梨园戏各种行当十八步科母的关键词,AI也做出相应的身段动作。基本身段表演完,AI也完成了升级,开始披上行头直接演绎《陈三五娘》的关键情节。旦角继续表演《大闷》,AI则是快进剧情,台上台下声画不同步,还挺有“反差萌”。
  去年小剧场戏曲节时,总结梨园戏何以能成为小剧场戏曲的压舱石,原因主要是该剧种的演出用精简的舞台设计、精准的科步动作表演细致入微的人情,使得我这种不谙方言因而对演唱欣赏有限的人也能被戏中情、身上功所感动。但加入了赛博朋克的梨园戏,所有投射给演员表演的关注,都被光带、字幕和同时进行的另一处表演所干扰。这些干扰在传统戏的调度中本来是极力避免的。这种设置,别说让观众沉浸式地欣赏,大概连剧情都难以进入,自然谈不上对技艺的赞叹,冲淡了以往梨园戏能带给观众的美好体验。
  在理论探索和制度设计上都尚未解决的问题,观众不会难为戏曲创作者给出跨越时代的答案。有所关注已是进步,但要如何更加圆融地用故事、用剧情来呈现这种关注,对主创的考验更为实际和迫切。在周边上、潮流上发力是戏曲抬眼看世界的表现,但同时也该更多地将精力投注在讲好故事上,投注到小剧场最能放大的表演和演唱上。
  责任编辑:纪敬(QC0003)作者:解三酲
  源自:北京青年报
版权所有 © 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