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舞台美术如何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王琳      发布日期:2023-10-26   
  本报实习记者  彭澳丽
  随着人工智能、数字化应用快速演进,舞台美术的视野越来越开阔,观念越来越先进,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如何在新形势、新机遇下把握发展方向、厘清创新思路、展现价值内涵,成为行业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
  近期,2023台湖舞美国际论坛在北京举办。作为世界剧院联盟框架下的三大论坛之一,本届论坛由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国家大剧院、中国舞台美术学会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剧院联盟成员代表、国内外知名艺术院团、艺术院校、行业协会的250余名专家、设计师、学者,围绕“场域·空间·外延”这一主题参与讨论。
  创新戏剧空间结构
  根据作家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四世同堂》演出至今已有13年,仍然是国家大剧院一票难求的全国巡演剧目。该剧主要讲述了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祁、冠、钱三家人在抗日战争时期荣辱浮沉、生死存亡的故事。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复杂的故事,该剧采用“新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几乎把半个多世纪前老舍笔下的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复原到舞台上,巧妙展示了院内、室内和胡同风情,以叠化和演员推景的方式展开北京人民忍耐和斗争的抗战生活画卷。
  “该剧灯光处理的配合使得舞台美术增强了时空结构的层次和美化的作用。”作为该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田沁鑫介绍,该剧四层的空间结构设计既简洁又丰富、既真实又抽象,在真假虚实之间遵循了中国式写意美学的精神表达,超越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空间概念,是一次有意义的中国戏剧空间创新探索。
  除新现实主义空间的探索外,田沁鑫还致力于表现主义的空间探索。“如果说话剧《四世同堂》是多重空间环境,那么话剧《北京法源寺》就是一个空间内的多重环境。”田沁鑫表示,“庙堂高耸,人间戏场”是话剧《北京法源寺》全剧的主题,同时也是建构该剧舞台空间的依据。通过精心打造,伴随多媒体设计环境的营造,观众可以在舞台上看到寺庙、朝堂和民间多种空间的平行展现,同时可以通过演员的表演在3个空间流畅转换,实现“庙堂高耸,人间戏场”空间的构思。
  探索科技赋能舞美
  “舞美与戏剧、技术与艺术千变万化的背后,是人们持之以恒对美的不断追求。”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曹林表示,如今,数字化技术高速迭代,舞台美术运行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趋于无限可能的空间设计,深度影响着戏剧舞台。
  话剧《抗战中的文艺》通过舞美设计和多媒体的配合,将LED大屏与去掉舞台侧幕搭建出钢架的结构结合,利用透视关系拓展视觉空间,让纵深25米的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呈现出40多米深的空间,加之高大的框架结构与多媒体呈现出的同结构的顶棚,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座博物馆的空间内。“通过多媒体影像设计对舞台空间进行结构性的拓展是这部剧最突出的创新,未来多媒体影像和舞台空间的结合亦是世界舞台艺术发展的重要趋势。”田沁鑫说。
  在今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在AR技术的加持下,超过1亿名“数字火炬手”会聚成一个具象的“数字人”,与现场最后一棒火炬手共同点燃杭州亚运会主火炬塔,生动展现数字艺术和表演艺术深度融合。“数字世界给我们带来是时间与空间参与的打破,我们每一个不在现场的人都可以成为数字人,而数字人又可以成为每一个人,这是数字艺术带给我们的特别重要的一项突破。”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伊天夫说。
  伊天夫认为,如今数字时代所用的技术十分平民化,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能简单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这个就要看我们的认知能力,看我们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维,并把我们思维当中的所思所想准确地输入给人工智能,让它帮我们优化或者是演化,创造出心中所想的艺术世界。”
  论坛举办期间,台湖舞美艺术中心开放了舞美数字平台展示、“方寸之间”舞美展、台湖舞美图书馆;特别策划了全息影像、数字人、裸眼3D影像等新技术的展示,让与会嘉宾充分感受前沿科技与舞美艺术的融合魅力。作为国内最早将XR拓展现实技术运用到戏剧创作与实践中的中央电视台舞美设计师,慕峰在论坛上介绍了即将亮相的中国首部XR数字戏剧《麦克白》相关情况,这部艺术与科技跨界融合的新作将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
  拓展剧场演出舞台
  近年来,剧场艺术不断推陈出新,传统意义上的观演关系不断被打破,表演空间也不再局限于剧场。在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刘杏林看来,常规剧场或者传统演出场地的物理性拓展或外延几乎已不是问题,但更值得关注和深究的是,在演出空间的物理性外延中,观念或思想认识的外延,对时间与空间、看与被看、现实与虚拟、个人与社会等等戏剧关系的重新思考。
  在今年6月举办的第15届布拉格演出设计与空间四年展(简称“布拉格四年展”)上,拉脱维亚国家展独特的参展方式吸引了刘杏林的注意。一支由四位设计师组成的名为“格拉菲内斯”的舞台设计团队和策展人在布拉格四年展开幕之夜从里加出发,与剧作家和摄影师一起驾车启程前往布拉格。途中的每一天,他们都以一种新的剧场空间、场景或表演干预,探索戏剧的基本原则,并对沿途遇到的景物、天气、人和非人类社区做出反应。
  而在布拉格四年展现场,观众每天都可以同步在拉脱维亚展位的屏幕上看到这些艺术家旅程的直播。在布拉格四年展闭幕当天,“格拉菲内斯”团队到达布拉格现场的展位,为这场旅程秀画上句号,其内容和美学直接受到此次沿途经历的影响。
  刘杏林表示,这样的旅程寻求的是全世界戏剧艺术家所关心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答案——当今戏剧的意义和任务是什么?这种新的意义可以在什么样的戏剧空间中诞生?这种剧场如何与地点、人物、景观和情境共同创造?这些问题也明显包含了对所有戏剧要素的重新定义。
  源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所有 © 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开云(中国) Allright Reserved 2013
地址: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大街142号 邮政编码:050011 电话:0311-86050100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7863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202003205号